中国商业联合会直播电商委副会长、网经社曹磊:电商就业促进面临的现实挑战与结构性困境

Connor 火必网 2025-10-09 6 116

电商已成为推动就业增长的重要力量,为社会创造了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,成为稳就业、促发展的关键引擎。阿里巴巴、京东、拼多多、唯品会、美团、滴滴、携程等电商平台不仅直接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,更通过产业链延伸、模式创新和区域协同发展,为不同群体提供了多元化的就业机会。对此,网经社组织行业专家,独家策划了“史上最多大学毕业季 电商如何解锁就业密码?”。

中国商业联合会直播电商委副会长、网经社曹磊:电商就业促进面临的现实挑战与结构性困境

对此,中国商业联合会直播电商委副会长、网经社曹磊接受数字经济新媒体&智库#网经社 独家专访。

电商助力就业面临的不足与难题

1.人才供需的结构性错配

电商行业存在显著的“有人没活干,有活没人干”现象。一方面,大量高校毕业生和求职者寻找电商岗位;另一方面,企业却难以找到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。

课程与市场脱节: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更新速度远跟不上行业发展。高校教材更新周期通常需要2-3年,当学生还在学习传统电商平台运营策略时,市场已转向短视频直播、元宇宙购物等新形态。这导致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,许多学生不懂跨境支付流程、不熟悉海外仓等物流模式、不了解海外市场准入标准。

复合型人才稀缺:企业急需既懂技术、又通商业、还了解法律的复合型电商人才,但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往往“学得杂而不精”:技术岗拼不过计算机专业,运营岗竞争不过市场营销出身,法律相关岗位难敌法学人才。2025年,我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达400万,且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大。

2. 区域发展不平衡

电商就业机会与资源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中性。

人才地域分布不均:广东省的跨境电商岗位需求占全国22.04%,而浙江占比11.99%,位居第三。西部地区、农村地区的电商人才严重不足,制约了当地电商发展和就业吸纳能力。

基础设施差异大:东部地区电商基础设施完善,物流、支付、技术支持系统发达;而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在冷链物流、网络基础设施、数字支付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,限制了电商就业机会的创造。

展开全文

3. 就业质量与稳定性问题

电商行业就业形式灵活多样,但也带来了就业稳定性问题。

工作强度与压力:电商从业者特别是大促期间(如“618”、“双11”),需要连续熬夜加班,工作压力大。调查显示,电商从业者离职原因中,工作压力过大占33%。

薪酬福利保障不足:尽管电商行业平均月薪达11794元(2025年数据),但仅有31.4%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中获得涨薪,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薪酬“原地踏步”。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覆盖也不充分。

4. 技能培训与认证体系不完善

现有电商人才培养体系无法充分满足行业发展需求

培训内容滞后:社会培训机构提供的电商课程往往侧重于基础理论和过时操作,缺乏对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分析、跨境合规等前沿内容的覆盖。

认证标准不统一:电子商务师、互联网营销师等职业认证虽然已被纳入急需紧缺职业目录,但认证标准和内容在不同地区、机构间存在差异,导致证书公信力和行业认可度有限。

5. 政策支持与资源分配瓶颈

政府对电商就业创业的支持政策仍有优化空间。

政策协同不足:各部门、各地区的电商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存在碎片化现象,缺乏有效整合和协同,导致政策红利未能充分释放。

资源分配不均:电商扶持资金、资源往往更多地流向大型电商平台和成熟企业,而小微企业、初创团队和个体创业者获取支持的难度较大。

6. 对策建议与国家可采取的措施

1. 深化产教融合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

措施方向:课程体系更新,鼓励高校开设《智能客服系统》《跨境税务实务》等前沿课程 缩小知识与市场差距。

具体做法:校企合作强化 开展“订单式”人才培养,建设电商就业实习基地 提高人才实践能力。

预期效果:师资队伍建设 吸引企业专家参与教学,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提升教师实战经验。国家应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,支持企业专家到高校兼职授课,同时推动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。教育部和商务部可联合建设“电子商务校企合作服务平台”,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提供标准化流程和激励措施。

2. 完善职业培训与技能认证体系

强化急需紧缺职业培训:将电子商务师、互联网营销师、快递员等职业(工种)纳入职业技能培训急需紧缺职业(工种)目录,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提供精准、高质量的培训服务。

创新技能评价机制:鼓励电商企业推行“电商直播现场+考场”的互动评价模式,在工作岗位、直播带货过程中考察评价对象技能水平。这将使技能评价更贴近实际工作场景,提高认证的实用性和认可度。

开展数字人才培育项目:针对重点群体(如高校毕业生、退役军人、农民工等)开展专项数字技能培训,提升其电商就业创业能力。

3.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,加强基层支持

实施区域对口支援:依托东部省份电子商务产业及人才优势,面向中西部及其他电商产业相对薄弱地区,展开东西合作、南北合作等多区域协作,加大产业助力及人才支持。

加强农村电商支持:实施“互联网+”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,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,支持冷链物流项目建设。培育农村电商特色品牌,讲好农产品品牌故事,推动品牌化运营。

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:对到中西部地区、农村基层从事电商工作的毕业生,给予学费补偿、生活补贴、创业支持等优惠政策,引导电商人才向急需地区流动。

4. 提升就业质量,强化社会保障

规范用工制度:制定电商行业劳动用工标准指引,明确灵活就业人员工作时间、报酬支付、休息休假等基本劳动权益标准。

完善社会保障体系:探索适合电商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参保方式,推行“社保一卡通”制度,实现社保权益随身携带、无缝衔接。

加强职业健康保护:针对电商从业者工作压力大、连续加班等问题,制定行业职业健康保护指南,鼓励企业引入心理健康支持计划,改善工作条件。

5. 优化政策环境,加大支持力度

落实普惠金融政策:为电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创业个人提供多种融资支持,提高融资便利度。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电商企业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。

强化就业创业服务: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,为电商领域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、创业培训、融资贷款、补贴申请发放等“一站式”就业创业服务。

支持电商企业吸纳就业:鼓励电商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、残疾人等各类重点群体就业,按规定落实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、一次性扩岗补贴、就业见习补贴等政策。

7.总结

电商在助力就业方面虽然成效显著,但仍面临人才供需错配、区域发展不平衡、就业质量不高、技能培训体系不完善和政策支持不充分等挑战。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、企业、高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,通过深化产教融合、完善培训认证体系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、提升就业质量和优化政策环境等综合措施,进一步释放电商促进就业的潜力。

需要注意的是,电商行业发展日新月异,人工智能、元宇宙等新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电商生态和就业图景。未来电商就业政策和服务需要更加注重前瞻性和适应性,才能更好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。

中国商业联合会直播电商委副会长、网经社曹磊:电商就业促进面临的现实挑战与结构性困境

专家介绍:曹磊,网经社总编辑,国家发改委认定“一带一路”TOP10影响力社会智库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,中国商业联合会直播电商委副会长,中国广告协会学术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,杭州市电子商务协会新零售专委会主任、《未来科技法学》杂志编委会顾问。

评论

精彩评论